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这两天体育圈最火的话题,莫过于朱婷又上热搜了。说实话,作为一个关注女排多年的老球迷,看到朱婷现在被这么多人认可,心里真是五味杂陈。你们还记得几年前她被全网质疑的时候吗?那时候多少键盘侠在骂她"状态下滑""拖累队伍",现在想想真是讽刺。
前几天央视刚播完朱婷的专访,她罕见地谈到了那段低谷期。说实话,听到她说那时候连微信都不敢看,我鼻子都酸了。运动员也是人啊,谁受得了天天被骂?更别说她还带着那么严重的伤在坚持比赛。现在想想,那些年我们是不是对她太苛刻了?
说起朱婷的成长史,简直就像一部励志电影。2013年她第一次在国际赛场上亮相,就把全世界都震住了。那时候她才19岁,在瑞士女排精英赛上狂砍105分,德国教练直接放话说"恨不得马上把她挖到我们队"。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?就像咱们村里突然出了个清华北大的状元,整个体育圈都炸了。
但天才的路从来不好走。第二年郎导让她改打一传,结果被对手针对得够呛,连铜牌都没拿到。那时候网上就开始有人说闲话了:"看吧,昙花一现""根本不行"。可谁想到,正是这次失败让朱婷完成了蜕变。她用一年时间硬是把短板练成了强项,这种狠劲,咱们普通人真学不来。
2015年世界杯,朱婷彻底开启了"大魔王"模式。54.8%的进攻成功率是什么概念?就是每打两个球就有一个能得分!中国女排时隔11年重夺世界杯,她一个人包揽MVP和最佳主攻。到了里约奥运会决赛,她单场轰下28分带队逆转,直接把塞尔维亚打懵了。那时候的朱婷,简直就是无敌的存在。
但命运就爱开玩笑。2017年在土耳其打球时的一次训练中,她手腕严重受伤。为了备战东京奥运会,她选择了保守治疗。结果大家都知道,中国女排小组赛就出局了。那段时间网上骂声一片,说什么的都有。现在回头看,她当时是带着多重的伤在坚持啊,每天要吃止痛药才能上场,这得多疼?
东京奥运会后,朱婷做了个大胆的决定——彻底做手术,从头再来。说实话,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她可能回不来了。毕竟运动员最怕的就是大伤,更何况她已经拿过那么多荣誉,完全可以选择退役。但她偏不,硬是咬着牙挺过了8个月的康复期。
去年加盟意大利科内利亚诺,首赛季就拿了五个冠军。欧冠决赛上她独得14分,让所有质疑者都闭上了嘴。今年回归国家队打巴黎奥运会,虽然止步八强,但她的拦网数据依然亮眼。这种王者归来的戏码,连最会编故事的编剧都写不出来吧?
前几天央视的专访里,朱婷终于敞开心扉说了心里话。她承认那段时间真的很痛苦,甚至想过退役。为了不被负面情绪影响,她干脆断网,连微信都不看。听到这里我真的特别心疼,咱们平时被领导批评两句都难受半天,她可是被全国网友骂啊!
但最让我感动的是,即便在最难的时候,她想的还是怎么回报祖国。现在她带领河南队出征全运会,这不就是在用行动证明自己吗?有些键盘侠总说运动员忘本,看看朱婷,人家用实际行动打脸。
说到这次全运会,朱婷作为河南代表团的旗手,真的是给家乡长脸了。你们知道吗?她完全可以像某些运动员一样,借着养伤的名义不参加。但她没有,她说"每次穿河南队服都是为家乡而战"。这话听着朴实,但分量有多重,懂的人都懂。
我有个河南的朋友告诉我,现在当地打排球的小孩越来越多了,都是因为朱婷。这种影响力,比拿多少金牌都珍贵。一个农村走出来的姑娘,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世界级球星,现在还反过来带动家乡体育发展,这不就是最正能量的故事吗?
第一,咱们对运动员是不是太苛刻了?他们为国争光的时候我们欢呼雀跃,一旦状态下滑就口诛笔伐。朱婷的经历告诉我们,运动员也是人,也会有低谷,我们应该多些理解。
第二,真正的强者不是从不失败,而是跌倒后能爬起来。朱婷从世界第一到被质疑,再重回巅峰,这个过程比一直顺风顺水更值得敬佩。
第三,体育精神到底是什么?是金牌吗?我觉得朱婷给了更好的答案——是永不言弃的态度,是知恩图报的品格,是超越自我的勇气。
写到这里,我突然想起郎导说过的一句话:"朱婷会代表中国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大放光彩。"现在看来,何止是世界舞台,她已经在无数球迷心里种下了永不熄灭的光。
最后想说,作为球迷,我们能做的不只是为胜利欢呼,更要在运动员低谷时给予支持。毕竟,没有谁能够一直站在顶峰,但真正的冠军,永远都能重新出发。朱婷的故事还在继续,而我们,都是这个传奇的见证者。
老牌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