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,游客扫码即可召唤“AI导游”,实时解说景点历史与典故;上海海昌海洋公园内,仿生鲸鲨与游客共游“海底世界”;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借助AI复原千年壁画,让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……随着应用场景加速落地,AI与文旅不断擦出新火花,人工智能绘就的文旅产业新图景,让“诗与远方”有了更智慧的打开方式。“AI+文旅”不仅提升了文旅产业的服务质量,更以创意玩法激发文化魅力,解锁了更多的出游新体验。
游客在陕西省西安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体验XR元宇宙项目。周社根 摄(人民视觉)
智能规划:
行程定制告别“选择困难”
“10秒生成专属旅行攻略,连小众打卡点都精准覆盖!”北京游客陈先生在去云南旅游前,在DeepSeek AI大模型输入“亲子游+历史文化+避坑”等需求进行攻略策划,系统即刻输出涵盖大理洱海生态廊道骑行、白族非遗扎染体验等行程,甚至细化到每天具体的食宿安排。“以前每次旅游前,都要去各个平台查阅大量攻略,筛选心仪景点,太费神!”陈先生对本报记者说,这次云南行,AI帮自己解决了做攻略的难题,告别“选择困难”,让他们一家更多地享受到了旅行的乐趣。
展开剩余77%当前,AI正成为不少人的出游“伴侣”。输入旅行时间、预算、兴趣爱好以及一些特殊要求,短短几分钟,一份由AI生成的详细旅行计划便摆在面前……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选择使用AI进行个性化行程定制。在社交平台,与“用DeepSeek做旅游攻略”“AI定制旅行”等话题相关的讨论帖已达数十万篇。这些讨论帖中的行程规划不仅包括景点和餐饮住宿安排,还对如何避开拥堵、节省开销、旅行穿搭提出建议。生成攻略、在线向导、个性化推荐……AI正在成为年轻人旅行的“新向导”。
今年以来,多地文旅平台宣布推出“AI推荐官”。在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,当地文旅部门接入AI大模型,结合本地文旅智库搭建起智能模块,针对人数、口味、目的地,动态生成旅行路线,在线解答游客“怎么玩”“去哪吃”“住哪里”的问题。
不少旅游平台企业也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市场趋势,并纷纷布局。飞猪、马蜂窝、同程旅行等多家在线旅游平台陆续推出相关AI产品。
这场“AI+文旅”的变革,正在重新定义“旅游体验”。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《全国智慧旅游发展报告2024》显示,人工智能技术的新突破推动旅游行业数智化加速升级,为智慧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。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对旅游内容创作、旅游趋势预测、旅游数据分析、个性化营销产生较大的影响,正成为推动行业变革的重要力量。
福建省福州市石竹山景区,游客穿戴“外骨骼机器人”登山。谢贵明 摄(人民视觉)
虚拟导览:
“数字导游”24小时在线
在“AI+文旅”的应用中,“数字导游”热度很高。
在山西省太原市晋祠景区,来自河北的游客刘喜雷在游玩中,并没有请人工导游讲解。刘喜雷说,当地推出“AI伴游助手”,去哪个景点,通过定位可以实时讲解,游客还可以通过手机获取景点的历史文化信息和3D虚拟展示,增强游览体验。
在浙江省杭州市,从2024年国庆假期至今,杭州西湖景区的“数字导游”广受欢迎——这个由AI驱动的虚拟人物,能根据游客的兴趣定制导览路线,如“亲子游”推荐曲院风荷的荷花科普、“文化游”讲解岳王庙的历史故事,还能实时回答“苏堤有多长”“雷峰塔为什么重建”等问题。数据显示,使用“数字导游”的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3小时延长至5小时,景区二次消费(如文创、餐饮)收入增长30%。
传统导游的知识储备可能受到个人经验和学习范围的限制,AI则可以整合海量的旅游信息,包括景点介绍、历史文化、美食推荐等,同时,“AI导游”还能实时获取最新旅游资讯,如景区门票价格变动、交通情况等,为游客提供更为及时全面的信息。
在雄安新区悦容公园,游客在体验由雄安白小默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导览机器人。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
文化焕新:
“爆款”产品打造沉浸式文旅场景
“悟空,你好!”说话间,只见手拿金箍棒的“AI孙悟空”腾云驾雾现身于水墨云海中,高声说道:“俺老孙来也!”这是近日发生在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内的一幕。“AI孙悟空”是科大讯飞依托国产自主可控讯飞星火大模型打造的“文旅数字人”,在聚集各国观众的世博会现场,“AI孙悟空”能听清、听懂观众说的问题,生动还原孙悟空惟妙惟肖的动画角色形象和声线,以中、日、英三种语言与观众展开自由深度的交流。技术赋能下的传统文化创新,在观众请“AI孙悟空”“画一幅春江水暖鸭先知”时得以展现。只见屏幕中的孙悟空手指一点,一张有古诗意境的画作快速呈现。
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,在AI+垂直行业应用成熟度矩阵分析中,文旅产业AI贡献度位居服务业前列,AI应用的时空维度不断拓展,从文化基因解码到智能内容生产,都产出了改变传统文旅生态场景的“爆款”产品,打破游客的常规体验,刺激产生新的经济消费增长点。
近年来,“AI+VR(虚拟现实)”“AI+AR(增强现实)”等技术打造的沉浸式数字文旅场景,正在成为文旅新秀,不断催生新产品、新场景、新体验。
在甘肃省敦煌市莫高窟的“寻境敦煌”数字展厅,游客可以佩戴VR眼镜,沉浸式走入莫高窟第285窟,零距离观赏壁画、360度探索洞窟细节,VR与AR技术让敦煌文化触手可及。2023年“云游莫高窟”项目运用VR技术,用户戴上头显即可360度漫游洞窟,近距离感受九色鹿、飞天神女的灵动细节。2024年8月“敦煌文化环球连线——走进中华文明(美国、巴哈马专场)”首次实现全球直播,使用5G技术以实时渲染与低延迟传输,用户可在线切换视角,沉浸式体验数字博物馆,吸引数万名海外观众观看,拉近了文化与受众的距离。
(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)
发布于:河南省老牌股票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